查看原文
其他

塑形行动 |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来看毕节如何出实招!

平安毕节 2023-12-25

近年来,毕节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探索法治建设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互融互促,进一步夯实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基层基础,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在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易地搬迁安置点,村民们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乡村美,生态田园,绿色宜居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以生态田园为基础,因地制宜,挖掘“绿色资源”,打造一个集农业、文化、乡居、旅游为一体的示范村。在创建过程中,把通过法治示范创建推进法规宣传入脑入心,乡村自然环境优美纳入标准,民事纠纷有效化解,“一弱两乱”有效整治,和美乡村更加美丽,民主、法治贯穿基层治理工作的全过程。百里杜鹃管理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按照“穿珍珠、连金线”的工作原则,围绕“二二四三三”旅游发展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旅游产业化作为支柱产业带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全域推进村庄景区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花间阡陌·山水归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金沙县岩孔街道东光社区、西洛街道开化社区立足“全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将地方文化发展、旅游发展、产业发展等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促进民主法治示范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威宁县龙街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按照“春赏花、夏观园、秋品果”的发展思路,打造桃花节、底拉河漂流、禄大奎故居等系列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杏子、油桃等特色水果产业,同时依托万亩樱桃举办的综合性农旅文化活动,推动龙街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毕节市威宁经济开发区一家苹果企业分选包装车间内,务工群众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王纯亮 摄


农民富,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以特色农业为支撑,完成华丽转型,实现绿色经济崛起。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文化自信,紧紧围绕新时代“三农”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赫章县海雀村依托万亩林海,发展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同时结合苗族、彝族等民族服饰、刺绣,通过电商直播创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走出一条生态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道路。威宁县新发乡啊嘎村把发展乡村旅游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中,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运营模式,规范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已经建成魔芋产业示范基地260余亩,吸纳35户脱贫户入股,集体经济累达50万元。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按照“支部领办、党派助力、合作社+农户”的工作思路,带领群众发展盐津乌骨鸡、慈伦大鸡等品种养殖,注册了“乌蒙玄凤”品牌,打造了全程可视化智能养殖系统和网络销售系统。同时引进巴蜀农耕文化种植园、杭州中南园艺、群发食用菌、生产烤烟专用及花卉基质肥等特色公司,实现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和美乡村同经济协同发展。

▲赫章县海雀村 文杰 摄


乡风淳,村容整洁,村民谦和


通过打造“援法议事厅”,“调解工作室”等平台,围绕村民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拆迁等政策,给群众提供了一个“诉说”的平台,该平台成了群众意见的征集站,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基层法治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加强法治文化宣传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以法治清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赫章县哲庄镇还山村、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颖川村、威宁县板底乡雄英村等4个村村规民约被评选为省级优秀村规民约。金沙县木孔镇信安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民生)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架构体系。强化清单化治理,深化“1+3+3+N”乡村治理工作机制,规范建立自治清单、法治清单、德治清单“三张清单”,促进“三治”深度融合。纳雍县枪杆岩村探索“智与业”同扶、“村与民”同治、“户与寨”同评、“物与誉”同享的工作方式,统筹推进乡村治理,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助推乡村振兴。黔西市化屋村建成“数字化屋”小程序,探索群众积分线上管理模式,实现村务公开、政策宣传、村规民约积分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线上运行。村民自治给力,文明乡风劲吹。毕节各地乡村通过集众智、聚合力、定良策,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面貌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转身。


▲“滚山珠”调解工作室


特色亮,因地制宜,精细打造


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中,毕节市注重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将法治元素融入村庄中,将法治文化与地域特色民俗文化等融合发展,以“融合、接地气”为要求,形成法治乡村建设新格局。在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强广大村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作为贵州唯一一位获得2021年度中国非遗人物提名奖的彭艺,在黔西市锦绣街道易地搬迁安置点创办了黔西原色有染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把蜡染刺绣与陶器、漆器、木制品等跨界融合,让民族文化与时尚接轨,教授更多的人学习蜡染刺绣,各种苗族服饰、苗绣香包、苗绣摆件,更好地发展民族传统工艺,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赫章县海雀村文朝荣带着村民们苦干实干,通过三代人接续奋斗,种下万亩林海,让海雀村的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增加到77%,书写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蝶变传奇”。舞台剧《文朝荣》定期在海雀现场教学基地演出,并建立法律服务站、普法文艺宣传队、法治书籍阅览室等学习传承文朝荣精神,融入法治文化,进一步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威宁县树舍村充分利用废弃火车站这一文化元素,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集法治文化、法治宣传、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法治文化广场。在传承历史记忆的同时,能够让当地的老百姓学习法律、知晓法律、遵守法律。


▲羊场乡司法所长唱法治山歌
法治兴,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创新方式方法,将法治与基层治理“联姻”,依托法治阵地,开设法治课,播放法治微视频,放置法治书籍,建立法治小公园。借助各节日节点等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带动村民增强自治意识和法治意识。积极发挥线上新媒体阵地作用,将法治格言、典故、漫画与乡规民俗相结合进行推送。发挥村(居)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等线下资源作用,促使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得到有效解决。一首《邻里之歌》唱出群众生活的美好的心声,大方县店子村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探索出法治组织下沉到户、法治服务下沉到户、法治教育下沉到户、法治管理下沉到户、法治监督下沉到户“五个到户”的微治理模式,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主动为群众讲法规、解纠纷、办实事,呈现出法治元素随处可见、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文明和谐之形彰显的美好图景。金沙县信安社区强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综治体系运行,依托“贵州省综治信息平台系统”,畅通微信、微博、客户端等群众诉求渠道,实现“一中心”受理研判、分流交办,“一张网”治理服务,“十联户”联防联治,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织金县茶店乡多举措强化阵地建设,实行一体化办公、一站式办结服务,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纳雍县白水河社区探索“百姓选百姓贤、百姓讲百姓事、百姓评百姓理”的“百姓讲评”方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定期开展“百姓讲评”服务,并建立积分管理台账,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村民向居民的转变。


▲枪杆岩村村民举手表决“三治”改革相关制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毕节大地徐徐展开,法治的画笔将描绘出更加浓墨重彩的篇章。











来源 | 毕节司法
编辑 | 张诚
编审 | 周怡庆  周璐
监制 | 廖碧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